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
1.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答:2021年8月27日至28日。
2.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是什么?
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什么?
答:概括起来就是“十二个必须”:
一是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
二是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
三是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
四是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五是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六是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
七是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八是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九是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十是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
十一是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十二是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4.新形势下党的民族工作阶段性特征是什么?
答:阶段性特征:
一是民族地区发展迈上新台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相对突出。
二是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趋势不断增强,但影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因素仍然复杂多样。
三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不断巩固,但民族领域意识形态斗争仍然尖锐复杂。
四是反分裂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但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所谓“民族问题”对我国遏制打压变本加厉,实现边疆长治久安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5.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什么?
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2023年6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无论是出台法律法规还是政策措施,都要着眼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6.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是什么?
答: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
7.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是什么?
答: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
8.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四个与共”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四个与共”就是指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
9.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四个必然要求”(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10.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要正确把握的四对关系是什么?
答: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11.如何正确把握好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
答: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共同性是主导、方向、前提和根本,差异性不能削弱和危害共同性。增进共同性,必须增强各族人民“五个认同”和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注意对各民族在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的保护和传承,体现共同体的包容性。
12.如何正确把握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
答:要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13.如何正确把握好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答: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14.如何正确把握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答: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15.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所有改革发展都要赋予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都要赋予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
16.推动各民族树立正确的“五观”指的是什么?
答: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17.各民族增强“三个意识”指的是什么?
答: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
18.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五个认同”是什么?
答:坚定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19.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什么?
答: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什么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答:文化认同。
2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点是什么?
答: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动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答:“三个纳入、一个搞好”,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深化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宣传教育。
23.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要做到哪三个并重?
答:做到民族地区与散居地区并重、城市与农村并重、机关事业单位与社会各行业并重。
24.“五个互嵌”分别是哪几个方面?
答:逐步由空间互嵌拓展到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互嵌,形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
25.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中要注意的“三个不能简单归结”是指什么?
答:不能把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一般性社会事务工作简单归结为民族工作,不能把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民事和刑事问题简单归结为民族问题,不能把发生在民族地区的一般矛盾纠纷简单归结为民族矛盾。
26.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是什么?
答: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
27.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是什么?
答: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28.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两个纳入”是什么?
答:“两个纳入”是指: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加大民族工作在民族地区干部考核中的权重。
29.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一支“四个特别”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四个特别”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四个特别”是指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
30.做好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哪几个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
答: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守卫边疆领土、开展反分裂斗争等五个方面。
31.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五项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
32.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注意对各民族在哪几个方面的保护和传承?
答:注意对各民族在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的保护和传承,体现共同体的包容性。
3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地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什么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
答: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
二、民族工作理论政策
3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什么时候写入党章的?
答:党的十九大。
35.《宪法》对我国多民族基本国情是怎么概括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6.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提出了“四个共同”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37.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我国民族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38.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9.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树立什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答: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40.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 答: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41.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什么?
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42.我国五个自治区分别是?
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43.民族地区有什么特征?
答: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经济落后地区。
44.当前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格局是什么?
答: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45.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就民族工作提出的重要指示有哪些?
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无论是出台法律法规还是政策措施,都要着眼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定不移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确保各民族青少年掌握和使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创造更加完善的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46.202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鲁木齐专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就民族工作发表了什么重要讲话?
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抓实。无论是出台法律法规还是政策措施,都要把是否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首要考虑。要坚定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逐步提高群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要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宗教观。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现代文明教育、科普教育,引导他们积极融入现代文明生活。要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人口和产业聚集度,加快建设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47.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
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要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48.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什么?
答:总体思路和要求: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是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四是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五是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确保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9.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什么?
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50.各民族“三交”指的是什么?
答: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51.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是指什么?
答:是指国家民委会同有关部门从2022年起组织实施的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2022年,广西制定“三项计划·桂在行动”3套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2022年底,桂林市结合实际,先后制定了3个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52.“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提出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到“十四五”末,各族青少年跨区域和区域内双向交流活动在全国普遍开展,基本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各族青少年相互理解尊重、相互包容欣赏、相互学习帮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主要任务:一是开展各族青少年主题交流活动,组织东中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共同开展各族青少年学生主题夏(冬)令营;二是开展各族青少年社会实践交流活动,通过研学旅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等活动,让各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领悟中华文化、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和认识;三是开展各族青少年志愿服务交流活动,开展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的志愿服务交流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志愿服务;四是开展各族青少年“手拉手、结对子”帮扶交流活动,建立健全城市、学校、家庭等多层次、多形式交流合作机制,广泛开展结对合作、联谊联心、济困帮扶等活动。
53.“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提出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要把推动东西部双向就业创业作为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的关键举措,帮助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增加收入、提高技能、开阔视野、更新理念,为各族群众搭建创业新平台、拓展市场新空间、提供服务新便利。
“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和支持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到东中部地区就业创业;鼓励和支持东中部地区各族群众到民族地区就业创业;促进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54.“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提出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到2025年,努力实现民族地区旅游优质供给更加丰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旅游人次大幅增长,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旅游业在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各族人民旅游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
“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主要任务:赋予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新内涵,推动民族地区联手打造更多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打造新型旅游发展业态,推动民族地区传统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创建的示范作用等内容。
55.什么是民族文化?
答:民族文化是指各民族在其发展历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民族特征的具体体现。各民族的文化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形式和内容,我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共同构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56.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分别是什么?
答: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
57.加强民族团结要坚决反对“两个主义”的内容是什么?
答: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
58.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答: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
59.什么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
答: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60.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和最管用的是什么?
答: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
61.“三个离不开”指什么?
答: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62.民族工作主题中的“两个共同”指什么?
答: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63.关于民族团结的“六个相互”是什么?
答: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64.促进各族群众“六共”指什么?
答: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
65.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用途是什么?
答:指中央财政为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生产生活特殊困难和问题、促进民族团结的专项资金,于1992年设立。自“十一五”以来,主要用于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脱贫攻坚、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开展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等。
66.什么是城市民族工作?
答:是指以城市少数民族为主要对象的民族工作及与城市功能相联系的民族工作。
67.什么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答: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历史演进的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两者辩证统一。 68.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主要源自什么?
答: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69.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主要包括坚持民族平等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等方面的内容。
70.什么是民族平等? 答: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71.什么叫民族聚居区?
答: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叫民族聚居区。如内蒙古、西藏、新疆、广西、宁夏、云南、贵州、青海等省区,都是我国比较大的民族聚居区。
72.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答: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73.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内涵是什么?
答: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
74.如何理解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答: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多年来,国家不仅把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在工作中也始终把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列入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问题予以重视,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措施予以扶持,并在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
75.怎样理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2015年9月30日,习近平同志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提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它集中概括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民族领域的生动体现,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鲜明特征。
76.如何理解“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答:石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一粒一粒的石榴籽紧紧拥抱在一起,恰如56个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凝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石榴籽”的比喻,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新疆考察期间听一位维吾尔族乡亲说起的。这句源自生活的质朴感言,生动而深刻地阐释了我国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它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样,体现了一个走过苦难、走向复兴的伟大民族的共同心声。
77.“道中华”是什么?
答:“道中华”是国家民委顺应世界百年变局、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创新建设的国际传播品牌。该公众号开设了文化符号、民族交融、文学艺术、考古实证、文明互鉴等版块。通过图文、音视频等形式,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发布名家访谈、思想理论解读、民族交融史话、文明互鉴故事等内容,深入阐释未曾中断的中华文明蕴藏着怎样的密码,中华民族的血液流淌着怎样的精神,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彰显着怎样的文明根性。
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常识
78.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理念是?
答: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
79.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80.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分别是哪“七进”?
答:“七进”指的是进乡镇、进机关、进村(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宗教活动场所。
81.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总要求是什么?
答: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
82.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是什么?
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83.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答: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84.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特点是什么?
答: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民族工作领域的方方面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广泛的群众性、鲜明的时代性、形式的多样性、永恒的创新性、切实的针对性等特点。
85.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是什么?
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各民族群众为主体,通过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综合举措,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性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实践过程。
86.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坚持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遵循社会团结规律,坚持正面引导;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四、桂林市民族工作基本情况
87.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提出的“四个新”总要求指的是?
答: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在巩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
88.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指的是?
答: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在维护国家安全上作出更大贡献,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取得更大成效。
89.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民族工作有何评价?提出了什么具体要求?
答: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赋予我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崇高政治荣誉,要求广西“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2022年10月,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称赞广西“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祖国南疆的成功实践,是我国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生动缩影”,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指出,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要从基层社区抓起,通过扎实的社区建设、有效的社区服务、丰富的社区活动,营造各族人民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把民族团结搞得更好。广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自治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要把持续扎根铸牢共同体意识落实到经济、教育、就业、社区建设、文化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中,继续在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全国前列。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久久为功,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民生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民族差距,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90.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广西出台了哪些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文件,做了哪些民族工作的重要部署?
答: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为全区各族人民“三个共同愿景”之一,作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决定。2021年11月1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民族工作会议。2022年,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推进新时代全区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决定》,自治区政协在全区范围内持续开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委员行动”。2024年2月,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动员部署会暨自治区第九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印发了《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行动方案》。
91.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提出的“五个家园”建设指的是?
答: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宜居康寿美丽家园、边疆稳定平安家园。
92.广西有多少个世居民族?
答:广西有世居民族12个(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另有44个其他民族成份。
93.广西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有多少?
答:广西是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截至2022年12月,有少数民族人口2244万多人。其中,壮族人口1865万,瑶族人口215.7万,苗族人口66.1万,侗族人口42.36万,仫佬族人口23.27万,毛南族人口9.63万,回族人口4万,京族人口3.33万,彝族人口16000余人,水族人口2万多,仡佬族人口5700多人。
94.广西、桂林分别有多少个自治县、享受自治县待遇县?有多少个民族乡?
答:广西目前有自治县12个,享受自治县待遇县3个;民族乡59个。
桂林市有自治县2个(龙胜各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享受自治县待遇县1个(资源县);民族乡15个,其中草坪回族乡是全区唯一的回族乡。
95.桂林有多少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有多少?
答:桂林市有汉、壮、瑶、苗、侗、回6个世居民族。2022年末全市总人口54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18.8%。
96.桂林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是指什么?
答:桂林市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即进机关、进乡镇或街道、进村屯或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宗教活动场所、进连队)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将创建工作范围拓展至“进景区、进窗口单位、进两新组织”等。
97.桂林市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推进的旅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个结合”是指什么?
答:桂林市立足世界级旅游城市实际,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推广旅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个结合”,与旅游景区景点设施建设相结合、与旅游景区景点对外宣传相结合、与旅游景区景点文化活动相结合、与旅游景区景点导游解说相结合,通过旅游,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说到游客心里去。
98.桂林市创新打造的“六大基地”宣教品牌是什么内容?
答:2022年,桂林市立足本地实际,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基地、宣讲传播基地、教育实践基地、实践创新基地、网络平台基地、成果展示基地等“六大基地”15家,并于2023年新增命名10家。
99.桂林市是哪年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荣誉称号的?
答:2023年1月。
100.桂林市有多少个单位分别被国家民委、自治区、桂林市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答:截至2024年3月,全市获命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0个(市1个、县区4个、示范单位5个);获命名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86个(示范县(市、区)12个、示范单位74个);获命名的市级示范单位共481个。
此外,全市现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自治区级4个;15个集体和26名个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189个集体和321名个人荣获“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